法律分析:(1)进入填埋场的填埋物应是居民家庭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商业服务网点垃圾、清扫保洁垃圾、交通物流场站垃圾、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及其他具有生活垃圾属性的一般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 该章节概述了整个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术语: 对填埋技术中使用的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和解释,确保了术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填埋物: 描述了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要求,包括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废物的处理方法。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管理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环境安全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64-2010),该规范详细规定了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处理过程中的水质符合环保要求。
防渗系统工程施工:详述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和质量。 防渗系统工程验收及修护:明确了验收标准和后期维护的要求,保证防渗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建设部负责规程的管理和强制性条文的解释,而主编单位则负责提供具体技术内容的详细解读和支持。
关于垃圾场的选址 垃圾场的选址明显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以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居民区的要求为例,可以说明这一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1988)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居民区大于800米。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管理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环境安全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64-2010),该规范详细规定了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处理过程中的水质符合环保要求。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
无侧限抗压强度≥50kN/m22十字板抗剪强度≥25kN/m2;3渗透系数为10-6cm/s0-5cm/s。(3)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4)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经处理后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规定的条件,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这些标准不仅规定了垃圾填埋场的设计、施工、运营和关闭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还明确了污染物的控制措施。例如,标准规定了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确保填埋场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标准还要求填埋场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防止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
1、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不再提具体的“距离”要求,而是要求通过环评来确定。这一变化反映了现实情况,也体现了趋向严格的要求。
2、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建设、运行及封场阶段的污染控制要求。以下是具体解释:设计阶段的污染控制 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标准涵盖了选址、设计与施工、废物入场条件、日常运行、封场处理以及后期维护与管理等各个方面,旨在确保在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有效控制并监测污染的发生。该标准适用于所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运营以及封场后的维护管理工作,是实施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4、自修订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废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定,主要由多家单位负责起草。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3月17日批准,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标准的解释权归环境保护部所有。
5、GB 16889-2008是中国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标准,它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现行有效。该标准主要关注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各个环节,包括选址、设计与施工、废物入场条件、运行过程、封场后的后期管理和维护等,旨在规范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和监测工作。
1、交通条件也是选址的重要考量因素。填埋场应靠近主要交通干线,便于运输垃圾,减少运输成本。同时,填埋场的选址还应考虑未来可能的发展,如城市扩展或工业发展,以确保填埋场能够适应这些变化,不影响其长期使用。在具体操作层面,选址还需考虑当地的法律法规,确保填埋场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主要从社会、环境、工程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要同时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所有法规和标准,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
3、垃圾填埋场地的选择是卫生土地填埋场全面设计规划的关键,通常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场地能满足防止污染的需要,二是经济合理。
4、在选择垃圾堆填区的地点时,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被考虑。首要的是,堆填区应远离居民区,以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其次,山地是一个理想的选址,但山的高度需适中,不宜过高,以确保垃圾填埋作业的顺利进行。山上的地势应该是石质坚实,能够承受堆填物的重量,并且减少滑坡风险。
. 填埋场封场: 对填埋场的最终封场阶段进行规定,确保垃圾得到妥善处理,防止二次污染。1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强调环境保护和员工健康保障的重要性,涵盖环境监测和职业健康措施。1 工程施工验收: 明确了填埋场建设的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同时,标准还要求填埋场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防止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此外,标准还规定了渗滤液的处理要求,确保渗滤液得到有效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制定这些标准的目的在于确保垃圾填埋场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性。通过实施这些标准,可以有效控制垃圾填埋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标准。因为垃圾不当填埋会对大气、地下水、土壤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严格的标准体系是必须的。
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是我国填埋场建设和管理较薄弱环节之一。垃圾渗滤液现场处理并达标排放要求复杂的处理工艺、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高成本。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资金以及技术等因素,大部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又达不到设计处理规模,因而不能满足填埋场实际处理需要。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管理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环境安全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64-2010),该规范详细规定了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处理过程中的水质符合环保要求。
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2 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影响或对周围环境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3 填埋场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导则、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